“当AI能写论文、编代码,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”10月25日,2025级我院测控专业新生思政第一课在立功楼6-2开讲,学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赵前程主讲,他以《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素质养成》主题,以“思想之力”为引擎,为新生锚定成长坐标。此次思政课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杜鑫主持。

赵前程讲课现场
赵前程以“大学是什么?”这一问题破题,引导新生思考大学生涯的本质。他引出梅贻琦先生 “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” 的名言,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,提出:“大学之大,在于大师?不,更在于‘大我’!”他结合校训"唯实惟新 至诚致志"为思想纲领,从四个维度展开层层解读。在追溯学校发展脉络时,赵前程还通过“三个传承”——传承红色基因、延续煤炭精神、坚守师范情怀,生动展现了学校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底色,并结合万步炎教授时代楷模的事迹,激励新生以校训为指引锚定成长方向,汲取榜样力量,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。

课堂现场
在课程核心环节,赵前程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。他指出,当前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普及,在赋能社会发展的同时,也引发人际交流弱化等现实问题,人类社会正处于发展关键节点。针对此现状,他系统阐释了教育培养模式的变革路径,明确新时代大学生需重点培育 “四个意识”:以安全意识筑牢成长底线,以规矩意识规范行事准则,以责任意识夯实立身之本,以劳动意识厚植价值根基。在价值观塑造与能力培养层面,他以 “不自由往往是走向自由的途径” 为引,引导新生辩证认知规则约束与自主发展的关系。他呼吁新生主动提升学研、实践与创新能力,实现从 “被动接受” 到 “主动探究” 的学习转型,善用技术工具赋能成长,成长为适配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,以思政铸魂培育时代新人。
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” 他勉励学子们牢记校训精神,传承学校优良传统,在人工智能时代勇立潮头。
这堂思政课摒弃枯燥说教,兼具思想深度与时代温度。正如学院新生所言:“原来‘红专并进’可以这么酷!” 学院正以 “大思政课” 理念为引领,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,为青年学子指明了砥砺奋进、勇担使命的前行方向。
一审尹利艳 二审姜彦 三审杜鑫